作為教育工作者,經常有家長問:
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很輕松,我的孩子怎么越學越累呢?
同樣的作業別人20分鐘就能完成,自己的孩子怎么非得需要一個小時呢?
從早上起床到背書包出門,不知道對孩子說了多少個“快點快點”,還是要磨蹭一個小時才能出門。
對于這樣的牢騷,你是不是也有同感?
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能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快起來的方法——時間管理。
很多家長都覺得時間管理對孩子來說實在是太難了;別說孩子了,大人們還沒把拖延癥治好呢。
怎樣才能訓練出一個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呢?
在這里給大家一些建議:
首先我們要教孩子認識時間。心理學研究表明:一般的孩子在兩到三歲才開始發展時間概念,4歲左右的孩子還會出現時間盲區。比如你星期一告訴孩子星期天帶他去公園玩,過兩天就又哭又鬧,問你為什么還不帶他去玩,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天。
對孩子來說,時間是非常抽象的,不能單純給孩子灌輸“時間很寶貴”、“時間很緊迫”這樣的觀念;而是需要借助具體的形象,比如,認識時鐘里的5分鐘、1小時時間單位,培養孩子自己去看時鐘的習慣。可以選擇先教孩子認識電子表,同時,嘗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項活動,比如:5分鐘內完成刷牙,10分鐘內抄寫多少個詞語,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在多少時間內完成一件事兒,感受時間的長度。這樣孩子慢慢的就認識到什么是時間了,時間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具體的做多少事情的長度。把時間具體化,生活化,就會讓孩子真正認識時間,從而知道什么是緊迫感。
其次,培養孩子管理時間能力要采取松緊結合的方式,有利于孩子自主管理時間能力的形成。什么是松緊結合呢?在初期你可以要求孩子嚴格遵守時間規則,說到就要做到,堅守原則,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。當孩子逐漸長大,你就要逐步放手了,嘗試著讓孩子自己設計和管理自己的時間,對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自我監督。如果家長一直喧賓奪主代替孩子安排時間,把孩子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,比如什么時候做什么作業,什么時候玩什么,什么時候做什么事兒。長期這樣做,孩子缺乏主動管理自己時間的實踐,對時間的概念也逐漸淡薄,喪失了自主管理時間的積極性的,還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。但是我要說明一點,即便如此也不是說家長就要完全放手了,要先定原則,可以對孩子的計劃提一些建議,幫助孩子修訂計劃,幫助他順利實施。
采取松緊結合的方式培養孩子自主管理時間的能力,家長又該怎么做呢?我有五點建議:
第一個建議,你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表和管理規則。在尊重孩子自己意愿的前提下,一起商定一個可行的計劃,最好是你也能身體力行的計劃。這樣不僅能夠給孩子提供榜樣示范的作用,更能夠在孩子懈怠的時候給他們鼓勵。
第二個建議,執行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。首先是要對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這個過程要有一定的耐心。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,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。其次是在這個過程中要給予正向的鼓勵和表揚。比如對孩子說:“這次比上次的速度快多了,要加油”,“如果能在鬧鐘響第一遍就起床那就更好了”等等。
第三個建議,需要必要的懲罰和適當的代價。在孩子出現逃避已經制定好的規則的情況下,也可以采取適當懲罰,只有讓孩子嘗到不遵守時間的后果,才能讓他重視時間。比如,如果可以和孩子約定好:“如果20分鐘內不能出門,那就取消計劃?!?/span>
第四個建議,適當安排課后活動時間,給孩子自由安排活動的機會。很多孩子離開學校就被安排了很多的課外培訓班,一絲喘息的機會都沒有。這樣的時間安排就會很被動,在安排這些課余活動時要考慮給孩子喘息的機會,和孩子商量好完成必須要做的事情之后,就可以自己安排后面的活動,這樣能夠提升孩子管理時間的積極性。
第五個建議,幫助孩子樹立管理好時間的信心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論。所謂的自我效能就是一個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做成一件事情的感覺,只有讓孩子認識到他自己能夠成功安排管理好自己的時間,讓他感覺自己對時間的管理能力還不錯,才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,增加孩子管理時間的積極性。
最后我想說,好習慣讓您終身受益。管理時間并不難,尤其是對孩子來說,只需要在每一天的點滴教育中積累起來。一個會管理時間的人才不會庸庸碌碌,一個會管理時間的孩子也必然會是一個優秀的孩子。
咨詢熱線(周一至周五9:00~18:00)
18839581212